新意文化网>>绩溪>>风流人物>>胡适


上庄的议论
 
 

作者: 石 剑  文章来源:2005-09-12 公安文苑】

    玩文学人都知道,现世敢动笔撰写有关胡适文章者,除季羡林、李敖等大师级文豪,其他人只能站边上看看,我等小雏连看都看得费劲,何胆起笔?在皖南生活了几年,近邻胡适故居的上庄,自然少不了去谒拜、瞻仰,这位创白话文先河的老先生,一生戴过36顶博士帽,二千万字著作等身,在民族文化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这个年龄段知道胡适名字的,大都是通过读鲁迅匕首式的杂文,知道胡适写过《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是那个年代的左翼射靶,后来又跟异党去了台湾,他再有学问也是对我们红色一代的潜在危害,故他的著作我们一直没翻过。历史有时装聋作哑,但更多时候还是清醒的,从批适之到今天他的故居开放,到有人研究他,撰文赞扬他,其曲折的变化就是历史沉睡后的觉醒: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的人,人们都不会把他忘掉。胡适也概莫能外。

    上庄离绩溪县约40公里,与许多伟人诞生地一样,上庄村也是人杰地灵。村周围重峦叠嶂,山峰如屏,林木葱郁,碧溪相映,东岭毗连天目,西峰衔接黄山,“山断云中骑,溪长柳拂船”。自然美景堪与韶山或溪口比,仁山智水,开启童蒙。车上我一路都在感叹,难怪皖南尽出人物,天地精华浓缩后都挥洒在这一带了。从此地浸出的徽商、徽戏、微纸、徽墨,是中国波澜壮阔近现代史的底色背景;从这里纵马跃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度在中国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至今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仅一个小小上庄,就出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大学者胡适;有著名诗人汪静之,我在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诗名。那个年龄记别的记不住,记这些东西牢得很;徽墨创始人胡开文也出生在这里。光在清朝,这个山村就出了数十名秀才举人,足见文化底蕴厚得不能再厚。

    外来人都很喜欢皖南的徽派建筑,说它像是一幅幅水墨画,远看云雾缭绕,近看水气迷离,粉墙黛瓦,飞檐翘壁,布局合理的宅第、古祠、村落,清清爽爽,别致雅观。若是踏春时节来,观赏掩映在桃花、油菜花海里的山村亦是目不暇接,累死双眼。上庄我春夏两季都来过,故流淌在心头的诗句是:“古村暖风香花,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回游人乐无涯!”走进上庄,要仔细记好路线,否则就转不出来。窄深巷陌,曲曲弯弯,清一色的门楣飞戗,里内却别有洞天。

    胡适的旧居在常溪河畔一座老式建筑里,三开间,前后进,通转楼式十三间,约有2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玲珑剔透,梁柱上均有平底浮刻的木雕,清一色山中幽兰,这可能是受“兰花王者香,不与众为伍”的影响,观精美雕刻,耳际忽然飘来胡适在台湾写的那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朝朝频顾悉,夜夜不能忘┄┄”经邓丽君一唱,对童年的怀旧情绪更加浓郁。

    闲语至此,我们就切入正题,着墨叙说胡适与上庄一些值得玩味旧事,在时光隧道里聆听与胡博士有关的真假传闻。

    胡适幼年丧父,靠私垫和寡母九年教诲,上海六年刻苦求学,于1910年7月考取“庚款”留美生,七年后学成归来,应校长蔡元培之邀任北大教授。同年冬节,胡教授回到上庄,与母亲包办定聘13年的小脚女子江冬秀成婚,故有“三十夜里大月亮,二十七岁老新郎”之趣联,洋博士与小脚村妇结为伉俪,被誉为民国史上“七大奇事”之一。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在儒家孝道里自然是不堪一击,婚配只是人生过程,而不是全部,所以当表妹曹诚英在杭州女子师范读书时,其“花季妙龄、端雅秀丽,一对黑宝石般的眸子,深邃明净,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彩”,深深打动病中的胡适,于是,一场火光烛天的热恋悄然在远离北京数千里的杭州烟霞洞进行着。当有一天,胡博士战战兢兢地向江冬秀提出退婚时,村妇立马进屋提着菜刀出来,往桌上一剁,说,你要离婚可以,我先杀了你的两个儿子。吓得适之从此再不敢存非份之想了。包括对后来的金发女郎韦莲司、留美女生陈衡哲,胡博士也只能行柏拉图似的精神恋爱法。

    我手头有曹诚英资料,此女为美国康乃尔大学遗传学硕士,是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系著名的马铃薯专家。巧合的是胡适留洋也就读在康乃尔大学。第二次去上庄,村人讲了不少曹女士爱家乡爱村民的轶事。我出生那年,作为政协委员的曹诚英从东北调回上庄,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省吃俭用落下的近万元钱,捐建了上庄杨林石桥,为村上购置了一台拖拉机。退休后,每年都拿出200元钱给当地旺川小学,帮助解决民办教师工资。她是胡适博士“教育救国”思想忠实的实践者。曹诚英71岁病故,安葬在旺川公路旁。村人说,按曹诚英遗愿,死后埋在胡适回家必经之路旁,生前没有与他见最后一面,死后也盼他魂兮归来┄┄下路拐进村口,第一座坟茔就是曹女士的,碑刻“曹诚英先生之墓”。可惜的是,海峡水太深也隔得太远,胡适早她十年前就去了奈何桥,而且那时实行海禁而无“三通”,胡博士灵魂有翅鞘也飞不过来啊!

    胡适是文学、哲学博士,与陈独秀、徐志摩、周树人等为三十年代文化天空最为璀璨的文星。他首倡白话文,推举新文化,生平著述两千万字以上,就说是,他的书一本本堆起来有两人高。那年头尚无电脑,敲一晚上就能几千字,那可是一笔笔写出来的,想想头皮都发麻。我查过,此前还没有谁一生能写两千万字著作的。就是这样一位先贤大哲,在上庄坊间却遭到一些非议和贬斥,原因是他没从上庄带一个人出去,村上人没得到他的实惠或好处,包括与他童年一起长大、有患难之交的胡近仁后人,找到北京想通过他谋一差事过活,身为参事议员的他都没能办成。而村上另一“名人”胡卓林,其名气可能只有胡适的万分之一,他在上海经商办丝行发了财,也没忘在村里办个蚕茧收购站,解决了不少人的谋生之路。故在上庄有民谚:“宁要十个胡卓林,不要一个胡适之”。胡卓林是上庄或上海的,而胡适之是属于中国甚至是世界的。

    我这样推论的依据是,抗战爆发后,胡适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弃下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为国当差”,出任中国驻美全权大使,担负外交重任。作为书生大使的胡适,充分发挥他的博学和演说才能,遍游美国各地,争取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国抗日的正义支持,在任四年间,共演讲400多场,行程三万五千里,创外国使节在美纪录。他在给友人信中说,几年来,他没休过星期天,心脏病也是在一次演讲中发作的,出使决心见诗云:“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好拼命向前”。美国深入太平洋战场、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抗战提供军援,这与胡适大使当得称职不无关系。胡适为国家竭尽全力,本人也因在美的言行而声名鹊起,几年间共获二十多所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国际著名学者。

    近日再看有关胡适评传、轶考等资料,深感胡博士之可爱可敬。他一生酷爱教育事业,推辞掉外交部长、行政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等高职,崇尚民主自由,愿做利国利民的“铮臣”,这从他写的一些名言中即可看出,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严肃的做事,认真的做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就这样一个纪晓岚似的铁嘴铜牙人物,竟然也是在一次演讲中因激动而猝发心脏病去世的。世界上许多知名人士都纷纷撰挽联凭吊,写得最贴切的当数蒋介石的那幅:“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公文才谋略都被历史作了终极鉴定,却能想出这等联子来,不由地使人生疑。

    上庄因胡适而被世界聚焦,因名人效应而变得日渐热闹。那轶散在村落里的陈年旧事,并未因时过境迁而愈加模糊。文化的薪火相传,文字记载可能是主页,坊间口碑便是友情链接。闲时,建议你去上庄走走,就当是一次散心,它确比周庄同里要好看得多。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