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风流人物>>胡锦涛 

 
近距离感觉胡锦涛
 

作者:王健民    文章来源: 亚洲周刊 2006年12月1日

  
    胡锦涛在频密活动中表现从容自信,他和老华侨聊天,认为「人有嘴巴就得讲话」,是幽默还是话中有话?

    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对胡锦涛的认识都像雾里看花。因此国际社会有「谁是胡」(Who's Hu)一说。这次胡锦涛赴河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四次非正式领袖峰会,并出访越南、老挝、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国,我有机会在近距离观察这位中共新一代领袖。

    胡锦涛每到一地都有一场接一场的会见、会谈等活动,没完没了;而他也像演员一样,按照幕僚的安排,精心准备,认真「表演」。随行的中共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说,胡主席这次四国之行,最高的纪录是一天进行了十七场活动,打破了一九九八年他担任国家副主席,访问日本时一天十四场活动的纪录。

    有人说,政治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形式,政治家就在政治舞台上表演出一场场政治和改变社会的大戏。当年美国总统雷根(列根)从好莱坞到白宫,由于深谙表演艺术的真谛,表演得有声有色,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胡锦涛在外交舞台上表现出淡定、稳重的性格。二零零二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我随行采访,领略了胡的随和性格。去年十月和今年四月,我两次采访胡锦涛出访加拿大和美国的全过程。而这次十天的观察和感觉,最后更有机会和胡锦涛在很近的距离接触,终于有机会发现了胡锦涛真性情的一些片断。

    印象最深的,是在印度孟买。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他在孟买的泰姬宫酒店(Taj Mahal Palace and Tower)会见中国驻孟买总领馆和中资机构官员和华人华侨代表之后,按照日程没有安排讲话,但他还是走到麦克风前,没有平时官式的「朋友们、同志们」之类的套话,而是既幽默又认真地说:「人有嘴巴就得讲话,我就讲三句话……」博得全场掌声和笑声。

    胡锦涛如此离开「剧本」即兴发挥,表现了他的自信。一天前在新德里时,胡锦涛在会见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和中资机构以及华人华侨代表时,就即兴走到一些老华侨面前,和他们谈论生意上的事,之后他还和沿着唐代高僧玄奘当年道路,驾车从北京赴印度的中央电视台《玄奘之路》摄制组交谈,包括谈论了路况、哪条路好走、哪条路难走,显示了他对印度周边地形地理的熟悉程度,也让人想起他曾经在与印度相邻的西藏工作过。

    早在一九八四年,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锦涛,就作为全国青联主席率团访问了印巴。当时的全国青联常委、旅居海外的着名中国作家刘再复告诉我,胡锦涛在那次访问回国之后,可能因太累,回到北京就病倒了,刘还去探望了他。

    胡锦涛这次访印巴,多次谈到那次访问的美好记忆。他在私下交谈中说,到过(印巴)和没有到过的感觉不一样,这次到了印度,就想起当时看到的人和事,就会想当时看到的人现在怎么样?就会发现当时和现在的不同。

    胡锦涛以平缓的语气,淡淡地谈他的内心。他还在伊斯兰堡,在巴官方安排的种树现场,鼓励学中文的巴基斯坦青年学生多看中国的风光片学习中文,他还指挥这些学生唱起了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军营歌曲《打靶归来》,表现了前所未有的从容、自信和放松。

    其实就在离开香港出发前,印度驻香港领事谦振(Hem K Jain)曾四处打听如何「让胡主席访问印度成功、开心」,他曾问胡主席有些什么爱好、喜欢吃什么菜、喜欢看什么书、在他的总统套房里摆些什么书合适?我说我不知道,但我建议,给主席房间里摆上《纽约时报》记者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写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讲的是全球化问题,而且这个概念是从印度的外包中心班加罗尔得来的。

官式安排难看到实情

    印度人提倡全球化,中印两个近邻更应好好合作,没有理由互相猜疑。但其实不然。到了印度之后,我发现印度人其实对中国不了解。大部分印度人可能不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现状,比如与胡锦涛同时到达印度的中国青年百人代表团,在与印度方面联欢时,印方竟然把中国的五星旗做成六星旗;更有印度人认为,中国的上海再过二十年也赶不上印度的孟买。

    然而到了孟买,我才发现并不是那回事。步出又小又脏的机场,我被骗上了一辆小「面的」。在尘土飞扬中,顶着一股无法挡住的臭气,被拉到孟买市中心的一个小旅馆,因为机场的订房柜台告诉我,所有的四星五星酒店都已没房间。但实际上这并非事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小旅馆给他们高达百分之四十的佣金。

    其实,胡锦涛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印度。他从波音七四七专机到六星级酒店,一切都是国际标准。就在孟买他下榻的酒店步行不到三分钟的路程,就是乱哄哄和臭哄哄的市集。而我住的那个小旅馆,就在那附近。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