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风流人物>>

 
胡晋接 中国自然地理地图的开创者
   

作者: 14军 2004年12月18日 

  

    众所周知,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是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见到这套"中华民国元年"编著的《中华民国地理新图》,你就不能不极为重视。因为收藏有一套 "民国元年"编著的《中华民国地理新图》,我在"地图散文"中曾经几次提到它的编者胡晋接先生。这套图是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的,全图彩色印刷,共21幅,起首两幅就是"前清乾嘉以前中华领域图"和"前清乾嘉以后中华领域损失图"。后面有以植物、动物、物产、铁路、民族,甚至全世界华侨分布的一系列专项地图!

    从收藏的角度看,这套图至少有几个罕见:一是上世纪初我国就出现这样完整的自然地理的专项地图;二是编著者不但注明是"民国元年编著",而且在图序中洋溢着十分强烈的忧国之心。这位 "安徽绩溪胡晋接"先生在手书序言中说:"吾国领域经累朝合并以来,至前清乾嘉以前可称全盛时代......今即渐为强者攫夺,然旧时领地何敢忘也"! 三是这位胡先生不但与当今国家主席胡锦涛是同乡,而且是同宗。由此三条,使我对"胡晋接"这个名字生出极大的好奇,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多有关注。

    不久前,安徽绩溪网站的"斑竹"一诺MM告诉我,胡姓是当地最大的姓氏,据当地族谱,绩溪的胡姓人家是在过去的1600年里分别从东晋、唐、北宋和南宋四次有规模移民的。其中南宋迁入的一支有后人在明朝任工部尚书,其后裔又称这一族为"尚书胡"。北宋迁入的另一支因其先辈是唐朝王室后代为避乱而改名来到绩溪,后人俗称"李改胡"。近代知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和北大校长胡适博士,都出自绩溪"李改胡"的门宗。而"尚书胡"的门庭内则出了明代的兵部尚书胡宗宪、户部尚书胡富和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据一诺MM查,胡晋接先生则属于绩溪胡姓的另一门庭——因宋代有后人受封金紫光禄大夫的 "金紫胡"。看来黄山之下的绩溪不愧地灵人杰之所,就连这位"斑竹"MM也是"尚书胡"的第47代后人呐!

    中国的文化史上有一个规律:一个地区人才的集散和出没,一定和那个地方的教育基础和教育传统有关。这就要说到这位胡晋接先生了,原来胡先生正是当地教育界承上启下的一位重要人物。

    胡晋接(1870一1934)字子承,号梅轩,一名石坞。他早年跟随父亲就读于绩溪东山书院,以精通程朱理学与博涉百家学说著称。1903年,胡创办了私立思诚小学校,开徽州新式教育之风。他于1912年担任安徽省督学,主管徽州教育。根据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普及义务教育的纲领,1913年,又承紫阳学堂之后受命创建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次年改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经过三次迁移,校址最后定在休宁县万安镇上。

    说到这所师范学校在安徽的出现则又是源远流长。徽州自宋而下,文风鼎盛,历代名人辈出。从朱熹到戴震六百余年间,于哲学、经学、数学、医学、天文、图画、版画、刻书、治印、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许多领域成派成家。尊为师祖,蜚声全国,影响深远者不可胜数。以朱熹别称"紫阳"为名的紫阳书院创办于1246年,宋理宗赐额,至清末改学堂,长达660年,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到清末翰林许承尧,他放弃京官的地位,请准回乡办新学,此举与他激进的反清思想有关。这时候,许承尧已经参加同盟会,在紫阳学堂办学中,许承尧组织了纪念思想家黄宗羲的"黄社",并立社盟:"遵梨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尚为之。"为办好紫阳师范学堂,许承尧邀请到不少优秀教师来校授课,如著名画家黄宾虹在该校教图画;曾经任上海《警钟日报》主笔、与柳亚子共组南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陈去病教历史;紫阳师范毕业生方与严,1910年毕业后,与陶行知并肩推广新式教育,解放后曾出任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副司长和民族教育司司长。

    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是在紫阳师范学堂原址创办的。1913年4月,在许承尧的大力支持下,胡晋接任校长。在政局多变,教育拨款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胡先生精心筹措、渗淡经营十年,终于使学校初具规模。学校的教学、实验和生活全面走上了正轨,成为安徽省中等学校行列中的佼佼者。

    长期担任二师校长的胡晋接,提倡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主张以教育手段开民智、育新民,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中,有一批后来担任了国家、中共以及教育、科研等领域的重要职务,还有许多身在国外的专家、学者、实业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柯庆施。柯庆施原名柯尚德,安徽歙县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该校积极响应,参与罢课、示威游行,其中五班学生还写信与《新青年》联系,后派学生柯尚德(即柯庆施)与陈独秀联系,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师范中的传播。1920年柯在学校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青团的第一批团员。1922年由团转党后,柯庆施历任安徽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等要职。

    作为教育家,胡晋接先生办学15年,他认为"师范教育,乃国民教育之母,关系甚重"。在办学前期(1913--1920)实施村民教育,注重"守信耐劳、规矩勤勉","以养成能创造前途,背负责任,知行并进,毅勇敢为之新国民之师资为目的"。后期(1921--1927)推行务本教育,提倡"尽性学佛,尽作学孔、道学为体、西学为用"。训育要求教师"注重答问及发问","使之自得为主,不专注入而重启发",成立"教授研究会",举行"教授参观"。他为学校聘请的教师多为知名学者,如北洋大学学有专精的毕业生唐毅、唐珏、詹省耕、张宗望、董秉铨、程士范等,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生余宝勋,文秀才出身的毕醉春、程东屏、江淮大学毕业的胡在渭、黄梦飞,曾在紫阳师范学堂任教的江植棠,桐城古文大师马通伯的学生鲍光豹等社会名流。日本弘文师范毕业的方新,与陶行知、黄炎培有所交往,深受他们影响,时任学校教务主任。还邀请社会名流来校演讲,如原北京大学教授钟观光,原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洪范五等。胡晋接以其父的"去私、戒矜、谨言、慎行、气和、心平、帐清、笔勤"八箴自儆,以"诚毅"为校训,与方新精心设计管理和校务实施方案,建立一系列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及课程设施。并注重实用,注重自学辅导,注重与外部的交流。1914年学校送茶叶等矿植物标本和图谱126种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受到好评。4月教育家黄炎培莅临该校参观,在教育考察日记中写道"余观是校,不觉为之神往","出省所见师范,此其第一"。省属训令嘉奖,学校享有"安徽学府"之誉。1915年8月胡晋接出席全国师范学校校长会议,并提出议决案《关于整顿全国师范教育之意见书》, 1918年他荣获教育部7级嘉禾奖。当时的校舍已由七十余间发展到五百余间,图书馆藏书甚丰,科学馆设备齐全,并设有附小供学生实习,学校还担任全省的教育辅导工作。

    1927年,胡晋接退休返乡。晚年作为安徽省通志馆特约编纂,为《安徽通志》撰写了《舆地志》和《艺文志》的部分内容。1933年,胡晋接被推举为《绩溪县志》总纂,1934年3月病逝。

    在如今能够查到的资料中,胡先生身后惟一一部著作的讲义就是《中华民国地理讲义》,联系着我收藏的这套《中华民国地理新图》以及胡先生晚年参与撰写的《舆地志》,估计胡先生对地理学科有着某些特殊的造诣,更可能这所学校的地理课便是由胡先生亲自上的,这套地理新图的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编著者"程敷楷"便有可能是学校里的另一位地理教员。这样看,这套《中华民国地理新图》中按照自然科学的门类进行专项分图,则显然具有教材的功用。作为一个有着开明教育思想的教育家,胡先生能够把先进的科学思想引入地理教学,应该说在当时是开一代教育先河的。1914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把这套教学图公开出版,在中国地图出版历史上,也开创了自然专题地图的先河。(见附注)90年以后,这套图已经十分罕见,作为地图收藏的爱好者,我们实在不应该忘记这位中国现代地理教育的先贤。

    说到胡晋接,还有一段他被鲁迅先生"间接批评"的故事。

    1926年5月31日,鲁迅先生在孙伏园主办的《语丝》周刊上发表了题为《然而还是无花的》的杂文。鲁迅在文章中直接回击了以陈西滢为代表的反动文人的造谣惑众;文中同时也有"先前山格夫人来华的时候,‘有些志士'却又大发牢骚,说她要使中国人灭种"一句话,讥讽了当时反对节制生育的人的观点。

    查鲁迅文集的注解,"山格夫人(M.Sanger)" 是当时一位积极提倡节制生育的美国人。她1922年曾来我国进行宣传,而且引起非议。而参与非议的这位"志士"竟是胡晋接先生。原来那年5月5日的《晨报副刊》上曾经刊登一篇题为《五千年之黄帝子孙从此绝矣》的文章,文章里引用了胡晋接的讲演辞,其中说:"最新潮流之结果,果如何乎。吾一推究之,不禁毛发森然,不寒而栗。盖其结果,乃一极凶之现象,即‘家破种灭国亡'是也。""而又有山格夫人之制育方法,制育药品,以为其助缘。此种新文化,如不能普及,则亦幸耳。多普及一人,即灭此一人之种。多普及一家,即灭此一家之种。若真普及全国,恐五千年之黄帝子孙,从此绝矣。"

    以今天的眼光看,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对所有被他认作保守落后的事物进行抨击,自是他思想和文章的一贯逻辑。不过,大家都是凡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连毛泽东都对节制生育有过否定的看法。80年前,即使有开明教育思想的胡晋接,也是主张"道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他当时对节制生育不能理解,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