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文化民俗                                                    

 
绩山绩水是我乡
 

作者: 张脉泽 (1990年 写在母校复办五十周年校庆活动)

     “绩山绩水是我乡,代有贤淑邦家光……”

  这是早年流传于绩溪城的“绩溪县中校歌”,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绩溪中学创办于1928年,几经风波,从1940年复办至今已有五十周年,有的老校友提议,将这一嘹亮、激昂,且又内容健康的校歌,作为史料载入册中。

  绩山绩水,孕育出一大批英才名流,他们各自奔赴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振兴中华,创造美好生活的明天,默默地奉献。而这些人中,大多便从绩溪中学校园大门走出。“春风桃李,满园芬芳”。

  我的母校绩溪中学,其前身为明伦学堂。首任校长胡钟吾(现住台湾,国大代表)。校址位于观山之阴。绩溪历来重教,始于宋代便置学宫,有比较悠久的教育历史。现在的“安徽省绩溪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是地区重点中学之一,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名气。

  今年九月,我接到母校通知,参加五十周年校庆。尽管我手边的工作很多,禁不住还是回到母校,参加这一隆重的集会活动。由于校方组织安排的好,许多校友和学长都闻迅而从的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当中不少都是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教授,有的还在中央和省市重要部门工作。人才济济,汇集一堂。有些一时不能赶回的,也发来贺信和电。首任校长胡钟吾自台北发来贺电:“欣逢创校五十周年校庆,期以徽骆驼,绩溪牛精神,治学治事共勉。"其子胡秀实特奉父(胡钟吾)之命,捐校庆活动款500元。胡钟吾还亲笔书写“兰亭序"(集字)书法一幅,以贺校庆。学长,著名出版家、翻译家,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王子野同志。以及学长,我国第一位水力发电、水力机械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程良骏教授。和我国当代美学家郭因。台湾省专家作家、翻译家楚茹。国内外很有声望的气象科学家和气象学教育家章基嘉等人,还向母校献上了他们的部分著述、译著、科研成果主题等,参加校庆成果展览。我大致略数了一下,参展的共一百三十多人,作品和存目达一千五百多件,其中多为省级以上。三分之二以上为国家级。介绍到国外的百分之十还要多。我的大哥张脉良和大姐张晚霞、二哥张脉贤也有不少作品展出陈列,有很多都是外文论著和刊登在国外的报刊上。这一件件一本本一幅幅成果作品,无不包含着绩溪儿女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我一面看着,一面止不住心头激动万分。那首“绩山绩水是我乡"的校歌虽成历史,在我耳边仍不断响起。

  我在参加校庆活动过程中还了解到,按截止日期计算,学校共收到单位和个人赠款二万一千多元。其中个人赠款五千多元,另有实物等,价值也达数千元。这在一般县城中学的校庆活动中也是不多见的。学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室主任洪德元教授在给母校的校庆活动来信中说:“没有教育的希望,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千里送鸿毛,寄上人民币五十元,以表示我对母校的怀念和敬意!"同我的祖国和我的故乡一样,母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办学经济条件改善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哪怕是一分钱,一幅画,一只暖水瓶,一只茶杯,也是我们这些从母校出去的绩中校友的一片心呀!

  站在我曾经就读过的教室门口,眼前便浮现出我们当年十五、六岁的孩子坐在教室里读书听课的情景。我上中学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同学们大多吃不饱,缺少营养,身体体质下降。学校便发动我们自己种菜,种辣椒,大白菜。菜地就在教室的墙边,校长、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挖地,除草、施肥,不指手划脚,同大家打成一片,干得可欢。每个星期六匠下午都是这样。大白菜长得又高又大,辣椒长得红是红,青是青。可是这一块菜地,必然抵挡不了饥肠饿肚。大家便扒菜根,挖野菜烧煮了吃。记得当时党校的大食堂用金刚刺根磨粉掺在玉米面中做糊吃,山区的同学因家中可种点自留地,带来干粮,而我们这些城镇学生却不得不噎着嗓子往下咽。我的食量大,一个人要吃两份,用一个小脸盆盛糊,吃进去是红颜色的,拉出来还是那个样。后来我们又用厥根的叶子(已被洗去淀粉)掺进玉米粉做成米果吃。有时候能够吃到一小块豆饼或菜籽饼(榨过油后的渣饼),比象现在吃到一块月饼还要开心。那时候我们正当长身体发育阶段,父亲怕我吃野菜树根坏了身子,星期六进城看我,便带我到木牌楼饭店买了一碗鳝丝面给我改善(当时每碗卖到二元多钱)。我端起碗,三口二口就扒光了。我不忍心让父亲再买,便推说饱了。父亲知道我说饱了不是真话,但也没办法,只嘱咐我好好注意身体,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说完驼着背,骑着车走了。我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好一阵子心酸。我知道,我肚子饿,父亲比我还饿,一家人的担子耽在他和母亲的身上,挨着饿,他和母亲还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从而,更加坚定了发奋读书的决心。

  说来也怪,当年我们这些饿得快要连小命都保不住的旧日校友,生命力却是很强,一个个都很好地活了过来,学业也都不错。老同学相聚在一起,恰如嵘嵘岁月时。我的同班同学中有少从从事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工俄,有的还要身居要职,著作甚丰,比较起来,我实在惭愧弗如!大家一块儿谈天说地,回忆起当初艰难岁月,感慨万端。几乎都有着同样一种认为:尽管我们都因困难时期程度不同地使身体健康受到一些损害,但也大都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而我们过去的老师,我们的老校长,却因岁月磨蚀,明显不如当年的风华神采。有句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又有一句话叫做“蜡烛成灰泪才干”。把老师比作春蚕和红烛,亏这些文学家们想得出!我永远不会忘记,即使在我中学时期生活最困难时期,我们的老师比我们更困难,还要教书育人,他们完全是用心血浇贯出桃李芬芳满天下,他们是绩山绩水的园丁,是绩山绩水真正的精神!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工作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家乡的绩山绩水,不会忘记培养我们成长的老师。

  放眼望去,如今的绩溪中学已是今非昔比,明亮宽敞的教学大楼,环境优雅的校园。庭树高耸,花坛传香,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徜徉其间,他们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浑身勃发着青春朝气。比较起我们当初,他们是幸福多了。也许当我们今天对他们谈起过去的艰难岁月,他们都不会相信。他们无需再吃金刚刺根的粉糊,也不会受文革动乱统统赶下农村之苦,更不会遭比我们年长校友逃避兵慌马乱的颠沛之罪。但是我要对这些年轻的校友说一句,你们的生活不比我们轻松,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及世界风云的千变万幻,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任务都是艰巨,学好本领,站出来让祖国挑选,不愧对家乡的绩山绩水,任重而又道远。

  郭因同志在为校庆活动题词时写道:“学生永远忘不了师长,游子永远忘不了故乡。”一个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这种热忱的爱国之心和爱乡之情,才会迸发出创造力,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进步。有志者,事竞成。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