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旅游观光  

 
走进皖南
 

 作者: 江涛 
 海峡之声网  2004-06-11 10:01:30
 

  皖南,一幅舒展不尽的秀丽画卷

  说起皖南的黄山,似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在皖南又何止黄山。近几年来,皖南正以它独具魅力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在今天的节目里,我就带您到皖南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们先看看皖南的山。说起皖南的山,首屈一指的当数黄山。黄山雄踞皖南腹地,位于歙县、休宁、黟县、太平四县(区)的交界处,以其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称奇于天下。黄山可谓通体皆景,精美绝伦。泰山之雄伟,华山之俊俏,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秀,黄山无不兼而有之。黄山于199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公约—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桑塞尔博士考察黄山后惊叹:“黄山是世界上最特殊、最不可思议的山”。黄山以其非凡的自然美赢得“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堪称中华第一名山。

  依偎于黄山北面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莲花佛国”的美称。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九华山寺庙多达四百余座,僧尼超过五千人,是我国东南部的佛教中心,素有“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之说。祖国改革开放以后,九华山佛事日益兴旺,每年到九华山进香和旅游的国内外来客在百万人之多。九华山的自然景观瑰丽多姿,方圆120公里境内,奇峰俏石,岭影云光,伴着飞瀑流泉,松声竹韵,展示着迷人的境界,倾倒无数文人墨客。一生好作名山游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三游九华,留下“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佳句。

  位于黄山之南休宁县境内有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齐云山因有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坐落于高山之颠的月华街,道观、民宅错落有致,钟鼓磬钹之声不绝于耳,确有山间闹市的情趣。齐云山的碑文冠盖江南,最盛时有摩崖石刻和碑文1400处,现仍存740余处。齐云山有36奇峰、72怪石、24涧,加之河、湖、潭、瀑,犹如一幅山清水秀,峭拔明丽的水墨丹青。清朝乾隆皇帝游览齐云山后,称它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在黄山东南两翼还有清凉峰和牯牛降两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原始植被、珍稀物种呈现出“绿色博物馆”的景象。云豹、金钱豹等2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在它的领地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是人们开展科研、探险等专项旅游的最佳去处。

  皖南的山美水也美。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新安江三条秀水各领风骚。尤其是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有东方日内瓦之美誉。88平方公里的水面澄碧幽深,翠相挽,绿相映。湖中孤山半岛奇异,景点星罗棋布。当代诗人朔望游览后赋诗叹道: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放眼皖南,这里不仅有着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而且人文景观也极富特色。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千百年的徽州文化便发祥于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瑰丽的土地。正是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才孕育出了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徽派建筑、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和朱熹、胡适、陶行知、詹天佑等难以胜数的历史名人。徽学更是成为与敦煌学、藏学齐名的中国地方学研究热点之一。在这灿烂文化背景下,皖南的人文景观不仅独具古朴典雅的特色,更是以完备密集的群体展现于世。

  现为黄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有一条3华里长的老街,现仍保存着宋时的风貌。整条街道清一色用青石板铺就,两侧均为白粉墙、小青瓦、马头檐的两层古式楼房,店铺夹道而立,旗幡竞相招展,到处呈现出古风古韵,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老繁华大街而驰名中外,许多电影和电视剧就是以此街为天然影棚在这里拍摄。

  歙县是皖南的又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徽派建筑群形态别致,为天下独有。象许国牌坊、棠樾牌坊群等古风犹存,闻名中外。此外,黟县古民居建筑群、潜口明朝住宅等也为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明清历史文化博物馆”。在皖南大地上,分布着古塔、古牌坊、古碑刻等地面文物达四千九百多处,它们象一颗颗璨灿的明珠镶嵌在明山秀水间。祖国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批海内外游客涌入皖南,更有大批学者来这里寻踪访古或著书立说,许多成名的论文、书典便是从这里取材而就。

  徽岭散记

  “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徽岭月明中”,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游览皖南绩溪县的徽岭时,写下的脍炙人口诗句。徽岭也随这首《过徽岭》诗篇的广泛传诵而声名远扬,以致清朝乾隆皇帝巡视江南读到此诗后,游兴勃发,随即仿当年那位王荆公月夜观赏徽岭幽美景色。

  徽岭位于绩溪县城北郊,为黄山与天目山两大山脉的分水岭,因而徽岭乃至绩溪的山川水色都兼含黄山、天目之美。当夜幕降临,玉兔东升时,驻足城郊北望,但见远山如黛、峰峦隐约。逶迤的峻岭自西北向东南,仿佛巨龙横卧,苍苍茫茫,极其巍峨壮观。岭下烟笼寒水,翠柳飘拂,茂林修竹,百花漫野,犹如水墨丹青,美不胜收。置身于月光下的徽岭景色之中,好象进入一个空灵神奇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徽岭不仅景色幽美,而且有着荣耀的山史和悠久的美名。世人皆知,安徽省的省名就是取安庆、徽州两处地名的首字合二为一而成,而徽州之名则是源于徽岭。据史料记载,宋代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时,就是以绩溪县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命名的。徽岭便由此载入州名、省名的史册。

  徽岭所在的绩溪县,文化昌盛,人杰地灵。早在明代就出现过胡宗宪、胡富同宗两尚书。出生于上庄村的胡适先生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名声显赫,影响几代青年。还有象编著我国最早诗话集《沼溪渔隐丛话》的胡仔;近、现代图书出版发展史上著名图书出版家汪孟邹;古典小说标点创始人汪原放;最早湖畔诗人汪静之等等,都曾在中国文坛上产生过积极影响,在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园地里有过闪光的一角。

  在绩溪这块土地上,还崛起过独领风骚数百年的徽商。早在唐朝,处在人稠地少的绩溪人便冲破大山封锁和地域阻隔,从新安江扬帆远航,结伴到京都长安开设饭店酒家。而到了宋代,徽商已经成为中国商界一支劲旅。尤其是明清时期,其商务活动遍及全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颇具势力,旅外经营人数占绩溪县当时总人口的25%,高时达40%以上。在盐、米、绸、茶、纸、墨、钱庄、典当等行业,上海、武汉、南京、芜湖等商贸重镇都有绩溪商人的一席之地。在邻进的杭州、嘉兴、金华一带,绩溪商人则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皖南地区几乎为之垄断。徽商的崛起,对江南商埠的开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为徽州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

  闻名遐迩的徽菜,也以绩溪为最。绩溪素有“徽厨之乡”的美誉。早在宋、明时期,徽菜就以其独特的风味进入江南城市,并随着徽商队伍的日益壮大和业务不断拓展而广为流传。在徽菜盛行时期,绩溪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较为有名气的徽菜馆就有200家以上。扬名海内外的武昌鱼馔,就是绩溪名厨在武汉创办的“大中华酒楼”所烹制的。

  今天,置身于绩溪,赏景于徽岭,不仅能使人饱餐这里的山水秀色,更使人为这里的建设成就而振奋。我们看到,绩溪城的商贸业已具相当规模。市场繁荣,购销活跃。这里的一批商贸人员不仅走出县门还闯出国门,徽商又将重振雄风。徽菜也已被它的传人按照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融入新鲜技法,达到享受与保健同步,口味与营养结合的效果而倍受美食家青睐。绩溪这块有着古老文明历史的热土,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风情万种黄山石

  说起神奇美丽的黄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堪称天下“四绝”的云海、奇松、温泉、怪石。而“四绝”中最令人叫绝的,还是要数那散落在千峰万壑中玲栊剔透的奇石了。大凡亲身游览过黄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奇特的体验:只要你通过前人附会在那些奇石上的名字,去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些本没有生命的石头,或许就是一段历史的雕塑,或许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许就是一种可爱的生灵。

  在狮子峰一座宽平的山崖上有一块孤石,它巧如一只猴子端坐岩顶,正在凝神眺望,每当山间雾起云涌时波澜如海,这块巧石就叫做猴子观海,一旦云雾散去,峰峦毕露,远方平畴千里,村落点点,目光所及正是太平县境(现为黄山市的太平区),这块巧石便又成了猴子望太平了。“猴子望太平”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据说那石猴原来是一只真猴子,并且象孙悟空一样善七十二变,它变成了一个美貌郎君,娶了太平县赵员外的小姐为妻。一天,猴子得意忘形,多喝了几盅酒便现了原形,顿时把那小姐吓得扭头就跑,猴子紧跟在后面追。结果,小姐一脚踏空摔下了山崖。痴情的猴子很伤心,就坐在那儿等,等啊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小姐没有等回来,那猴子自己却化作了石头。

  据历史记载,周文王为了推翻商纣王的暴虐统治,访遍天下贤人,后来在渭水河边访到了正在河边钓鱼的姜尚,并请他做军队的统帅。文王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姜尚,他答应出山帮文王打天下。黄山西海岸一组巧石组成的立体画卷,展现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文王访贤”这段佳话。

  在白鹅峰攀登途中回望,有一块石头高大如人,身着古装,在它的前面有一块石头,形状象一只羊。这组巧石叫做“苏武牧羊”,讲述的就是西汉时期,被匈奴扣留19年,守持汉节志不降,渴了吃雪,饿了吞毡,牧羊于海边的苏武的故事。

  武松打虎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排云亭往排云峰西头悬崖上看去,几块石头的巧妙组合,就再现了当年景阳冈上人虎搏斗的惊险场面。

  在打鼓峰附近,有一块高大如人的石头,头戴道冠,身着长袍,手中似乎拿着一把鹅毛扇。看它站在云端呼风唤雨的架势,无疑这块巧石便叫做“孔明借东风”了。

  黄山奇石风情万种,以传说和历史人物附会题名的还有很多,最令人称道的还有:介子背母、关公挡操、容臣朝轩辕、十八罗汉朝南海、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等等,数不胜数。它不仅揽括了儒、道、释三教人物,而且把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纲常伦理包蕴其中。在黄山游览,真是如同走进中国民俗大观园,不知不觉中,一部完整而系统的传统价值观念就呈现在你面前。

  黄山奇石不仅是文明的舞台,历史的画廊,而且还是热闹非凡的“动物乐园”。比如喜鹊登梅、灵龟探海、螯鱼托金龟、松鼠跳天都等等。就连十二生肖也一应俱全,如子鼠有“双猫捕鼠”,丑牛有“犀牛望月”,寅虎有“猛虎下山”,卯兔有“兔儿望月”,辰龙有“老龙石”,巳蛇有“蛇石”,午马有“马头石”,未羊有“羊子过江”,申猴有“猴子观海”,酉鸡有“金鸡叫天门”,戌狗有“天狗望月”,亥猪有“猪八戒吃西瓜”,这些动物一个个无不形神兼备,妙趣天成。

  说黄山的石头奇,奇就奇在它如同一部几千年来那些社会角色不同、文化程度不一、审美情趣相殊,数不尽的作者在石头上写出的一部真正的“石头记”。您想了解中国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吗?您想知道中国老百姓是怎样把一块块顽石变成活泼的生灵吗?您想弄明白寻常百姓与文人雅仕在游山玩水时的不同心态和文化距离吗?您想搞清楚中国俗文化与雅文化的区别吗?在您亲身游览过黄山后,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疑是桃园落黟县

  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在其散文《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处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图景。尽管这世外桃园只是诗人借以寄托他社会理想的精神家园,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着这个桃源胜境。据说,在全国已经发现四处与陶翁笔下的桃花源极为相似的地方,安徽省黟县的西递村便是其中的一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从诗仙李白这首咏西递的诗中,便可见得西递景色之优美,民风之谆厚矣。

  西递村座落在著名风景区——黄山脚下的黟县东源乡。它奠基于北宗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的历史。现仍保存有独具徽派建筑风格的明清时期民居124幢以及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珍品。远远看去,西递村被青山环抱,溪流环绕。马头墙高低错落,房舍疏密相间,与自然的山水交相呼应,结合得完美和谐。尚未进村便已能感受到几分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与安逸。

  进入西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村口的一座厚重雄伟、势若腾云般的石牌坊——胡文光石坊。石坊占地一百余平方米,为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构造建筑。坊体各部位均采用雕刻装饰,精美绝伦,实为举世罕见。中间两柱前后各有一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造型逼真,威猛传神。据说,胡文光为明朝嘉庆年间的西递人,他在江西万载县任知县时,因敢于为民作主,受到百姓爱戴,官做到四品朝列大夫,后经皇帝恩准赐建此牌坊,以表彰他的为官政绩。

  沿着一条青石板路便进入了村庄。村中有正街、横路街、后边街三条主要街道和四十多条深巷。转巷过弄,但见两边层楼叠院,高脊飞檐,突兀多姿的马头墙昂首云天。民居或者三间或者四合,梁柱门窗无一不是描彩飞金,雕梁画栋。房前屋后的庭院,地面大多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成图案,曲经回廊,花木扶蔬。

  座落在正街上的“追慕堂”,是西递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祠堂。祠堂门楼翘角,四周的屋檐被18个4层斗拱高高挑起,显得神秘威严,气宇轩昂。据《胡氏宗谱》记载,追慕堂为胡氏家族的宗祠。西递村的胡氏家族为唐朝李氏后裔。唐太宗李世民十三代孙——唐昭宗李晔遭叛将朱温杀害后,刚出世不久的皇子由奶娘潜抱出宫,逃到古徽州的婺源(今属江西省)避难,皇子便随奶娘的丈夫改姓胡,取名胡昌翼,他的五世孙胡士良又于宋朝皇佑年间自婺源迁居西递,繁衍至今。祠堂取名追慕堂,寓含后人追思慕念先祖业绩之意。

  在西递村的古建筑群中,无论是牌坊、民居、祠堂还是亭台楼阁,被称为“徽州三绝”的石雕、砖雕、木雕精湛技艺都得到充分的展示,获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西递村不仅堪称“中国古民居博物馆”,而且民俗民风更是温馨可人。“雄奇峻险数黄山,古朴典雅看西递”就是一位资深旅行家对西递民俗民风的赞赏。

  在西递游览,您会发现,这里虽然游人如织,但居民家中无论是有人还是没有人,大门都向游客敞开着。导游小姐领着游客象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由地穿堂入室,任您观赏和游览。这里虽然也有商有市,却全然没有吆喝和渲闹。游客和当地村民们共同在这种平静详和环境里各行其是,各得其所。除此之外,各家各户大致相同的陈设以及保存完好、风格各异的中堂画、楹联和古色古香的家俱更是构成并渲染了西递古朴而又幽静的氛围。在许多家庭堂厅正上方的长条桌几上,当中几乎都摆放着一只大座钟,两边摆放架礼帽用的高瓷筒,再向两边,右边是花瓶,左边是梳妆镜。据说这种摆设的完整寓意是:待人处事公证、有礼貌,企求生活平平静静。在居室的门眉或者醒目位置,诸如敬爱堂、怀仁堂、述仁堂、修德堂等匾额高悬,并挂满与修身养性、修德积善、克已友人有关的各种书体的楹联,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晓人以处世之理。

  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西递村所在的黟县,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古老文化高密度发达地区之一,尤其是宋朝的明理学所宣扬的那一整套崇儒尚文,含而不露的处世原则,使儒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这里人们的生活习俗,影响着这里人们的思想环境。

  千百年来,虽然历史翻过去一页又一页,但那古朴而又温馨可人的民俗民风仍在西递世代相传。今天的西递村,依然无处不透露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底蕴。

  漫步墨乡觅奇珍

  说起安徽省的黄山市,或许您会自然联想到那称奇于世的黄山自然风光。然而您可知道,在这块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土地上,孕育出的在中国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也与黄山一样极负盛名。享誉海内外的徽墨就产于此,因而这里又有墨乡的美誉。

  在黄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有一条已有500多年历史,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屯溪老街。在这条长达一千多米,金字招牌参差高悬、商招旗幡竞相飘荡的老街上,经营徽墨的店铺比比皆是。“胡开文老店”、“醉墨山庄”、“三百砚斋”、“汲古斋”、“徽宝斋”等等,不仅数量之多,更是店有墨宝,铺有珍奇而令人惊叹不已,真可谓徽墨极品博物馆。

  胡开文老店是座落在屯溪老街上的百年老店,店里珍藏的镇店之宝就是一锭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地球墨”。“地球墨”系圆形单件工艺品,直径约120毫米,厚约15毫米,重365克。它虽历经百年,却依然通体流金,烁烁生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墨体正反两面都是平面,但欣赏把玩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有如视圆球之感。更为绝妙的是,墨体上不仅刻有四大洲五大洋的名称,而且几乎包括了地球仪上一切需要标识所在。当年“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亮相,立即引得好评如潮,举座惊叹,主办者一致决定把金质奖章颁发给这锭来自中国的“地球墨”。

  胡开文墨厂制作的“御园图”徽墨也与“地球墨”有异曲同工之妙。“御园图”徽墨墨模现在依然存世,一套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馆,另一套则成为胡开文墨厂的镇厂之宝。“御园图”古墨于清代嘉庆元年刻制,一套共64枚,刻制北京圆明园等64胜景。每景一墨,一墨二图,正面为该景点的风光图,背面为景点的名称及装饰图案。64墨均铸成64处景点最具代表性的花窗轮廓形状,因而行家们只要一看该墨,便知道该墨所绘的是何处景点。若将64墨依次放置,便是一幅完整的圆明园全图。圆明园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已不复存在。唯有这套“御园图”徽墨记录下的64处佳景成为极珍贵的研究圆明园古建筑的形象资料。

  “香港回归纪念墨”是胡开文墨厂制作的又一锭极具珍藏价值的徽墨珍宝。它是胡开文墨厂为见证和纪念香港百年回归而特地设计、制作的高级徽墨,绝版限制500套编号出售,其中编号为001号墨已通过有关渠道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而编号为500号墨则归厂店永久留存,供人欣赏。“香港回归纪念墨”系长方形,正面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以及“97香港回归”字样。中国版图用金箔描绘而成,金光闪烁。紫荆花区徽图案红白相间,鲜艳夺目。背面采用平底楷书雕刻着关于香港回归历史过程,洋洋300字,其字数之多,创下了徽墨制作史上的新记录。

  自从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保护遗产”以后,徽墨之乡正与黄山一起进一步走向世界,徽墨也正在步入新的辉煌。如果您到黄山游览,在饱餐黄山奇丽风光之后,可别忘了到徽墨之乡走走看看,一睹中国传统工艺品——徽墨的风采。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