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文化民俗                                                    

  
绩溪古韵
 

作者: 朱葵阳    文章来源:义乌商报   日期:2006-10-16

 
    10年之前,许多人并不知晓安徽绩溪这个地方。10年后的今天,提到绩溪,很多人都会说那是个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那里不但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祖居地,还有大文豪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红顶商人胡雪岩,还有声震海疆的明代抗倭将领胡宗宪,墨圣汪近圣、胡天注……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安徽绩溪这地方留下了许多令人追慕、瞻仰和凭吊的遗迹。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上这片热土,结缘这片神奇的地方,目睹、咀嚼、品味,领略了秀雅绩溪文化的魅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整个身心浸润其中,平添了不少人生情趣。可以说,绩溪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山城,岩邑魅力是一种地域进化的美,名人魅力是一种人格创造的美,人文魅力是一种儒学沉淀的美,村落魅力是一种天人合一和谐的美,乡土魅力是一种历经沧桑的美。
 
  过去,绩溪人引以自豪有两样东西:一是举世无双的南门外牌坊群;二是被誉为“江南一绝”的楠木木牌楼。绩溪南门外牌坊群,无论历史人文价值还是石雕艺术价值,都胜过歙县棠樾牌坊群多多。它是绩溪人的骄傲,也是绩溪古城的标志。从县城南门外到徽溪桥不足千米的距离内,重重叠叠,密布如林,有明清各朝所建石牌坊十几座:三进士坊,科第传芳坊,登俊坊,少保坊,绣衣纺,登科第坊,进士坊,节孝坊等。这些牌坊,是为彰显绩溪的历代文武先贤而立,是为光宗耀祖而立。这些牌坊,1949年尚存12座,但在1958年到1969年那个疯狂年代,这些堪称瑰宝的牌坊被永远地终结了生命,骄傲的“石头艺术”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而那座曾历经了400多个寒暑的跨街木牌楼,解放后幸运地完好保存下来,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原以为因此可以万无一失了,没想到1970年县城拓宽街道,国宝般的木牌楼还是被稀里糊涂地拆除了,只留下一声声哀叹,还在风里呜咽……
 
  在绩溪,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龙川村,这不仅因为它是胡锦涛主席的故居地,还因为胡氏宗祠反映了徽雕和徽州文化的精粹。
 
  胡氏宗祠建于宋朝,后有龙山,前有狮山和象山,一条石板古道横陈前门,道外的龙川溪水从祠前流过,注入新安江。明嘉靖年间和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都进行了大整修。祠堂保持了明朝建筑风格,尤以精致的木雕著称,被专家誉为“木雕艺术殿堂”,是绩溪目前惟一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庑、香堂、厢房、寝室、祭祠等10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高大的五凤门楼雕刻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图案。两旁石鼓相向,石狮对峙。门楼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高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越过大天井便是正厅,这是族人行祭处。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是枣木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抬梁和穿斗梁结合,庄严壮观。
 
  踏进徽菜代表的劳模酒店,我们品尝了古老的绩溪菜肴,一种最土的制作方式下出笼的最便宜的美食。
 
  徽菜的原料多干货、腌货、奇货,如毛豆腐、干渍菜、臭豆腐、腌猪肉、苦荠菜等,这与绩溪人恶劣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过去绩溪人生活的清苦。山中人常用竹制的菜筒盛菜,或用箬皮包饭菜,别有一番清香风味。徽菜就是用铁锅、砂锅、竹筒等土而质朴的器具制造出来的,却融入了浓郁的文化,叫有文雅好听的名字,意趣横生。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也是一种“生存需要”。据介绍,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徽菜佳作有腌鲜鳜鱼、杨梅圆子、清炖石鸡、虎皮毛豆腐、咸肉炖笋、红烧鳝丝、红烧划水、一品锅等五百多个品种。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